【长城研究】九眼楼长城价值认知

九眼楼敌台未修缮前照片


近期延庆区九眼楼景区重新对社会开放,成为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的点睛之笔。

九眼楼是一座长城敌台,因其四面各有九个箭窗而被当代人称为“九眼楼”。敌台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石窑村东南3公里火焰山主峰之上,与怀柔区雁栖镇交界,经西大墙长城与箭扣长城相连。九眼楼是所知万里长城上建筑体量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明代砖石质敌台。


一、九眼楼修建历史溯源

九眼楼本名火焰墩、火焰山楼,为明代修筑的空心敌台。该敌台为正方形平面,条石包砌台基,城砖砌筑台身,空心结构。因年久失修,上层铺房已不复存在,现仅存中层墙体。敌台外墙每边长约20米,残高7.8米,每面设九个箭窗。

九眼楼向西沿长城约350米是火焰山营盘遗址。经过考古清理发掘和保护后的营盘遗址布局十分清晰。其平面是不规则长方形,依宣镇南山路长城而建,北城墙上开有城门,城门上有楷体阳刻“崴严”二字门匾,其上款为“钦差怀隆兵备按察使胡立”,落款为“万历岁次戊午(1618年)秋吉旦”字样。营盘西墙长约100米,北墙长约45米,南墙长约50米,面积约2500平方米,均为毛石垒砌。

经考古发掘清理后经保护的营盘遗址 

修缮后的北城墙城门 

修缮前的北城墙城门 

城门上楷体阳刻“威嚴”二字门匾 


九眼楼初建年代不详。明成化二年(1466年)即有该处有墩台的记载,不过当时只是一个小墩。《明实录宪宗实录》记载,成化二年七月,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吏部郎中刘文在《陈边务便益四事》中奏到“永宁四海冶旧设马营哨嘹一堡,此堡东南山上一小墩名镇南墩(注:在黑坨山下),南接腹里又一小墩(注:即现九眼楼),旁有平谷,山低涧浅,略填薪刍可度人马,上墩,一目直见京畿。今宜相度紧要隘口修垒高监,则于御守之备,不为无捕。奏上,命兵部参酌行之。”

九眼楼为砖石砌筑的空心敌台,而空心敌台是在100多年后的隆庆三年(1569年),由蓟辽总督谭纶上疏,开始在蓟、昌二镇修筑的。蓟昌二镇空心敌台于隆庆五年修筑完毕。万历元年至三年,蓟昌二镇增筑敌台完工,“万历三年正月辛酉钦赏总督蓟辽侍郎杨兆、巡抚都御史杨一鹗、都督戚继光、总兵杨四畏、兵备宋守约等,副总兵陈勋,都司刘德温等银币各有差,叙增建蓟、昌敌台功也”。这期间九眼楼属宣镇管辖。宣镇修筑空心敌台应始于万历三年以后,由此推测九眼楼空心敌台应是万历三年(1575年)以后改建的,万历四十六年进行过修缮,即九眼楼营盘遗址城门门匾上“万历岁次戊午(1618年)秋吉旦”落款的时间,已经距谭伦主持修建空心敌台近50年了。清代九眼楼被称为御靖北台,镇南墩被称为镇塞墩。
 
二、九眼楼长城价值认知

1、九眼楼是明代蓟镇、昌镇、宣镇长城的结点,是真正的“北京结”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其它游牧民族侵扰,先后在明朝的北部防线设置了甘肃镇、宁夏镇、宣镇、大同镇、蓟镇等九个军事重镇,将明朝北部边境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称为“九边”或“九镇”,“边”即指边墙,即长城墙体。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帝陵(明十三陵)的需要,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镇、在北京西南增设了真保镇,共十一镇,合称为“九边十一镇”。而九眼楼正处于蓟镇、昌镇、宣镇的结合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曾先后隶属于蓟镇、宣镇。

九眼楼与营盘遗址鸟瞰 

明成化二年(1466年),九眼楼(火焰墩)隶属于蓟镇,与其3里之隔的镇南墩则属宣镇。至明嘉靖二十八年时,九眼楼仍属蓟镇,《明实录世宗实录》记载,“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四月,总督宣、大尚书翁万达奏:……臣往来相度,拟于镇南墩与蓟州所属火焰墩接界,塞其中空,筑墙仅三余里,可以省百数十里之戎兵”。嘉靖三十年(1551年),蓟镇分为蓟、昌二镇,以昌镇直接守护陵寝,《四镇三关志·建置考》:“嘉靖三十年分蓟、昌为二镇,设提督都督一员护视陵寝,防守边关,遂为昌镇。”九眼楼紧临昌镇黄花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世宗“赐山西按察副使张镐兵备怀隆”(《宣府镇志·诏命考》),宣府南山正式设立,属怀隆兵备道,九眼楼划归宣镇管辖。万历四十一年(1613),胡思伸出补山东按察司怀隆兵备道副使,后升按察使。正好与九眼楼营盘西城门万历四十六年的门匾“钦差怀隆兵备按察使胡立”相印证,说明此时九眼楼段长城仍属宣镇。九眼楼作为重要的军事结点,处于明代蓟镇、昌镇、宣镇的三镇长城的交界处,先后隶属于蓟镇、宣镇。站在楼顶,东、西、南三道石边长城汇聚于九眼楼,是真正意义的“北京结”。 

2、九眼楼是长城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一座敌台 

营盘遗址出土的明代三眼铳(考古提供) 

近年来的在保护修缮工程中,九眼楼附近出土碑刻多达24通。除最大的一通双线阴刻“镇胡岭”外,其余多为题诗碑。保存完整且能拓下碑文的6通,均为明代碑刻。在目前发现的诗碑作者中,巡抚一人,巡按监察御史四人,参将二人,均属于中高级的文臣武将,其中巡抚山西汪道亨是正二品。从诗作内容分析,作者都是亲历过九眼楼之地的,他们的身份与明长城九眼楼的军事防务有关,是对该地防务负责的各级官员和对该地区军事防御和官员监察功能的官员。而九眼楼在政区、军事防区划分上的独特地位是众多大小官员在此赋诗立碑的根本原因。在诗碑中除两位南山路参将是具体负责九眼楼防务的军事长官,其他的作者均为文官,不是抚臣就是按臣。而九眼楼不仅是军事分界点,同时也是政区的分界,宣府巡抚管辖的宣府东界就在于此,而作为边镇巡抚,其军事职能是比较突出的。巡按监察御史的职责之一就是巡视辖区的军政民词,因此此类官员巡行至此,或以此地为起点,或为终点,在此留诗寄怀都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也是九眼楼诗碑如此众多的主要原因。在一座敌台及周边发现如此多的碑刻,在全国长城上也是绝无仅有。

九眼楼、营盘遗址出土碑刻


碑刻拓片 

3、九眼楼是明代砖石质长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空心敌台

隆庆三年(1569年)谭纶、戚继光开始主持修建空心敌台,当年修建了空心敌台472座。到了万历三年(1575年),蓟昌两镇累计修建1337座,万历九年(1581年)累计修建1448座,至此蓟昌两镇空心敌台的修建基本完成。延庆区现存敌台470余座,其中砖石长城上敌台107座。在这些敌台中,每面墙上箭窗最多的也不过五六个。


九眼楼坐落于延庆怀柔交界处的火焰山主峰上,地势险要,向东接黑坨山,向西俯视营盘,向南与箭扣相联,东、南、西三道长城汇聚于此。敌台每边长约20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每面设九个箭窗,可见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敌台内有宽1.2米的环形通道,供守城将士来往巡视。九眼楼是已知的明代长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空心敌台。站在敌台顶,可以俯视对面怀柔区境内的箭扣长城和“鹰飞倒仰”,可以远眺三镇长城的壮观景象,确实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4、九眼楼是明代砖石质长城建造技术的经典之作

明长城上的敌台虽然有一定的营造规范,但实际上多是根据地形地势和防御要求而建造的,每座敌台各不相同。一般包括下层基座、中层建筑、上层平台、上层铺房等几部分。谭纶、戚继光主持修建的蓟昌二镇的空心敌台从剖面上看多为一层上建铺房,少有或两层上建铺房的,从建筑的结构形式看有单券室、双券室、三券室,有一至五个通道不等的情况。九眼楼因为体量大,中层采用了中间正方形厚墙体大券拱,四周回廊的结构形式,在现有的敌台建筑具有特殊的代表性。可以说,这是后期明长城建造对谭纶、戚继光创建的空心敌台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空心敌台建造的创新。

九眼楼中层内部券拱 

九眼楼中层平面图






京ICP备2022031906号